猴哥 发表于 2016-11-15 10:19:43

超级理性,很多人双11不购物

淘宝商铺革命吉他店迎接“双11”的方式有点特别。距“双11”正式开始还有两天,革命吉他店的店铺首页上,所有商品已经全部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几张店主小LV抱着吉他的照片。照片旁附上了红色的标语:“11月11号之前和11月11号以后接单!没倒闭!就是不想坑!啥时候不能优惠?非得等“双11”?这么慢!还不安全!”
小LV表示,这些图片都是自己设计和自拍完成的,不参加“双11”的标语也是特意设计的。“我的消费者基本上是我做网络吉他教学的学生,我知道学生没钱,所以不想带他们入“双11”的坑。”

小LV的观点有些另类,但现实中坚持不参加“双11”的人的确不少。虽然“双11”已经走过了9年,而且已经从单纯的淘宝抢购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但从普通用户到卖家,仍有不少人因为对目前的购物体验不满意而选择不参加“双11”。
“满满的套路”
在小LV眼中,“双11”之所以是个“坑”,是因为很多卖家所谓的优惠都是先涨价再降价。“这很没意思,我平时也会给消费者优惠,但如果借助“双11”坑钱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做的,”小LV说。
11月12日,革命吉他店重新开张,首页的照片换回了各种吉他商品的图片。这家自称“距百年老店还有差不多99年”的网店恢复了日常营业。
不光是卖家对这种“先涨价再降价”的促销方式不满,一些细心的消费者也注意到了一些“双11”的猫腻儿。
距离“双11”还有好几天,刘莹(化名)在自己的微博上转载了题为“‘双11’将至,谨防六大陷阱”的文章,提醒朋友们。不同于其他女生在“双11”前的摩拳擦掌,刘莹表示自己今年不会参加“双11”抢购。
“一直看的一款东西,十几天前价格就抬高好几倍,在“双11”那天降低到十几天前的价格水平,其他的顶多也就是少那么几块钱。”刘莹觉得,大多数“双11”的产品并没有想象中的半价或者更低价格的优惠。她这样认为的理由很朴素:便宜要是都让老百姓赚了,人家商家不得亏死?
刘莹对“双11”的失望始于一次失败的网购经历。2012年的“双11”,她在一家小网店买了一件价格700多元的衣服,但收货之后大失所望。“第一次拿的衣服,背上还有个洞。换了一次,结果第二件衣服的腋窝下面有洞,后来直接丢衣柜里了,到现在都没穿过。”
这次经历使得她对“双11”的促销活动十分警惕,之后4年的“双11”都没有参加。在她看来,“双11”很多商家的降价都是“满满的套路”。
这些“套路”也被有关部门注意到了。今年“双11”前,国家发改委专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明确表示要“禁止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违法行为”。
另外,为了进一步净化网购生态,国家工商总局也约谈了15家知名网购平台,要求各电商企业遵守促销活动规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
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容易
随着近年来活动规模和交易总金额越来越大,“双11”逐渐成为品牌秀场,全民抢购的氛围也越发浓烈。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却发现,想在“双11”真正淘到物美价廉、自己满意的“宝贝”正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几年的“双11”,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赵煦可基本都参与,但一个让她十分反感的体验是,想抢购的优惠商品总是抢不到,在多次失败之后,她感觉优惠已经与自己无关,“再也不想在“双11”抢东西了”。
在看到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许多人“买买买”后直呼“剁手”的感慨之后,赵煦可觉得,“双11”实际上利用了国人的消费心理,营造了抢购氛围,让消费者觉得“不抢就吃亏”。“很多人参加‘双11’看似是捡了便宜,但他们无形中增加了消费,买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
消费者的担忧是,“双11”期间消费者在电脑或手机上优先看到的优惠或商品促销信息,大多出自一些大卖家。消费者很难在“双11”的显著页面上找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小卖家的踪影。
王芳是北京某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师,2006年就已开始淘宝购物。她自嘲曾经也是一个“购物狂”、“月光族”。“无聊的时候每天什么也不干,下载了N多类似折800、一淘、什么值得买这类APP,天天躺在床上刷淘宝、网购。”据她回忆,那时候基本上每月花在淘宝上的钱会有3000元以上,10年交易了3000多笔,花了30多万元。
但是,这几年来王芳逐渐发现,想要在大促销的时候买到物美价廉又满意的商品不容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不多了。身为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她了解到在“双11”这样的大促销活动期间,很多商家需要额外付费才能获得排名靠前的显要位置,大多数小卖家难以接受。这样的变化反映到价格上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比如针线盒,小卖家平时9块9包邮,聚划算竟然卖14块!”
看到这些变化,王芳为以前“月光”“剁手”的经历后悔。“家里的衣柜堆满了很多现在并不喜欢的衣服,扔又舍不得扔,不扔又占地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级理性,很多人双11不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