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sfds 发表于 2021-4-23 07:39:04

华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碾压特斯拉?我们和无人驾驶测试工程师聊了聊


  原标题:华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碾压特斯拉?我们和无人驾驶测试工程师聊了聊

  这几天,数段华为自动驾驶首试的视频,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刷屏。

  视频中,搭载华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在驾驶员不操控方向盘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感应到前方突然转弯的汽车并及时停下,还能在行人、助动车穿梭不断的复杂路况中开停自如。

  在视频下面,很多网友也如视频拍摄者一般,发出“佩服+惊叹”的感言。其中,有位网友认为:“真的佩服华为,一出手就是王者。”

  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华为从宣布成立ICT事业部到自动驾驶视频首次公开,短短一两年时间,水平已可比肩特斯拉,确实让人惊喜。”某头部车企自动驾驶测试工程师陆川坦言。

  陆川已在自动驾驶测试领域工作四年,经历过封闭道路、公开道路等各种复杂路况,也测试过卡车、小轿车、SUV等不同车型。他认为,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在采用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华为的自动驾驶水平已经比较高超,“比如从最近流传甚广的视频看,它能够对右侧同向行驶的外卖电动车进行小幅避让,在此过程中对可通行空间的实时计算也比较准确。”

  根据华为官方公布的数据,视频中参与测试的汽车搭载了3颗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3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以及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自动驾驶通常都由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来实现。”陆川介绍,华为的解决方案也是如此。

  在执行测试时,自动驾驶汽车首先会通过高精度地图来了解前方道路的几何结构和基础设施,犹如行驶在事先摆好的沙盘上。之后,汽车会通过搭载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看”到周围的交通参与者,并把他们的位置信息实时传输给“大脑”处理单元。

  所谓“大脑”处理单元,即安装了强大算力芯片的地方。获取信息后,“大脑”会像人脑融合眼睛、耳朵、鼻子等捕捉到的信息一样,对传感器“看见”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判断目标,计算出他们的运动趋势和方向,并据此计算出自身车辆可以通行的空间范围。随后,“大脑”即对车辆的执行机构——转向、油门、制动等发出指令,从而实现控制车辆行为的目标。

  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在测试的过程中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车辆在进行识别和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5G通信与云端数据进行交互,把部分数据传输到云端,供其他使用同样系统的车辆使用。高精度地图数据也在不断更新,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新的机器学习场景,从而提升车辆对环境目标的识别能力。

  二

  虽然华为的自动驾驶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平,但是对“华为已碾压一众同行”的观点,多位自动驾驶领域从业人员均持保留意见:“水平高,但未必是最高。因为从已披露的视频看,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在行驶舒适性、通行效率方面都有待优化。目前看,在这些方面,同行中有做得更好的。”

  说起“无人驾驶”的同行,不得不提起特斯拉和谷歌。正因为这两家公司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努力,才使得自动驾驶,这个诞生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技术,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有了质的飞跃。

  近几年,随着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及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加入,汽车产业在奔向真正无人驾驶的路上越跑越快。如今,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后来居上,达到碾压谷歌和特斯拉的水平?

  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其实并不容易比较。因为截至目前,各家公司披露的信息都非常有限,只能说各有所长。比如,在完全自动驾驶(L5级)的某些应用场景中,小鹏P7的自动泊车能力已明显优于特斯拉。但在高速、高架、国道、城市结构化道路、老城区混合街道、乡村道路等场景中,受限于法规和风险,并没有看到国内技术品牌与特斯拉、谷歌等的专业对比测评。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观点,从已披露的情况看,在机器学习和数据训练方面,国内自动驾驶技术依然与谷歌、特斯拉等硅谷派自动驾驶公司存在差距。若从适应复杂道路的能力方面看,那些可以从容应付中国大部分路况的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则已基本实现对其他国家的超越。

  三

  某项技术领先固然令人欣喜,但对汽车行业来说,新技术能否实现量产则是关键。要实现量产,除了要保证技术、生产工艺和安全性的稳定,还需要把生产成本降低到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比如,纯电动汽车刚问世时,电池成本奇高,有价无市,制造的车企也就无法实现真正量产。

  目前,在达到完全无人驾驶级别所需要的各项技术中,中国企业准备得如何?他们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业内人士认为,百度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其云计算能力在无人驾驶中国参与者中保持领先,并且还兼具了软件开发、地图测绘的优势。与百度类似的还有Auto X、小马智行、图森未来等,未来方向都以为车企提供无人驾驶综合解决方案为主。

  去年,百度在北京、长沙,Auto X在上海、武汉,小马智行在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公开道路测试区内,开始为居民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最近,百度又和吉利,Auto X与本田中国,小马智行与一汽等,宣布开展合作,进行公开道路测试。“AI企业+车企”的组合已成为当前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主流合作模式。业内人士认为,传统车企更懂造车,重视功能安全,投入市场的量产车型犯错概率较小,他们与AI企业合作属于强强联合。

  与百度不同,华为的优势在于硬件,比如自研芯片、传感器、通信设备,未来将在柔性方案设计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优势。滴滴等出行企业的强项则在于掌握了海量的实际道路驾驶数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实际道路数据采集公司,因此在机器学习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在量产方面,国内企业中,目前只有华为与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是L4级以上自动驾驶量产车。由于搭载了22个雷达和12个摄像头,该车型最低价也高达38.89万。未来销量如何,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但无论企业如何努力,若要让无人驾驶走入中国老百姓(64.010, -0.94, -1.45%)的日常生活,除了需要出台适应技术生存发展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网联化改造,即与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相配合。因为无人驾驶技术与交通网联环境的建设相辅相成。

  华为的突破让我们看见,实现真正无人驾驶的未来已不遥远。未来何时到来?我们拭目以待。(上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碾压特斯拉?我们和无人驾驶测试工程师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