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3|回复: 0

[转帖] 中小云厂商加速失血,被巨头价格战围剿的必然结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6 07: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业绩亏损、股价下跌、高管离职,2021年第一季度以来,以优刻得、青云科技、金山云等为代表的腰部云厂商,不断传来负面消息。

  一年前,优刻得、金山云等厂商还沉浸在集体上市的狂欢里,如今它们却纷纷陷入困局。

  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优刻得扣非后亏损3.56亿元,金山云2020年财报显示亏损9.6亿元。

  另外,今年3月登陆科创板的青云科技也连年亏损,究其原因,云计算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巨头大行价格战,由此展开了对中小云厂商的围剿。

  以2017年华为云BU成立为标志,云计算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市场跑马圈地的战争全面加速。

  当年,腾讯云一元中标厦门政务、中国电信的天翼云以一分钱拿下辽阳市政务云引发热议。

  阿里云也发起更加惨烈的价格竞争,对云服务产品降价多次,降幅在30%以上,引得腾讯、华为等巨头纷纷跟进。

  巨头大打价格战,第二梯队厂商受到殃及。

  优刻得创始人季昕华在2020年曾讲到,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将面临灵魂一问,如果公司业务BAT也在做,你该怎么办?

  从过去部分云厂商的生存路径来看,优刻得、青云科技走向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七牛云、金山云则选择依赖巨头,一个投向了阿里的怀抱,成为其云计算子公司,一个依靠雷军系搭建的业务生态,与小米深度合作。

  但是总体来看,中小厂商面临的状况不容乐观。云计算在国内发展了近10年,寡头效应越加显著,巨头集体围剿之下,中小云厂商生存境遇如何?其出路在哪?

  腰部云厂商加速失血

  2020年1月20日,优刻得创始人季昕华身着红色绸缎在上交所现场敲钟,宣告了科创板中国云计算第一股成立。

  现场,季昕华激情澎湃地说道:“8年的时间里,优刻得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从最初几百家创业云计算公司中闯了出来……即使在中国互联网有巨头的情况下,创业公司也是有机会成长起来的。”

  不成想,这样的“高光”时刻,仅仅在一年之后就幻灭。

  2021年2月,优刻得发布了2020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其2020年扣非净利润亏损3.56亿元,这也是其近四年来首次亏损。

  国内另一家云公司青云科技,筹备一年多于今年3月16日正式登陆科创版,不过股价自发行后跌跌不休,从最高股价的98元/股,截止4月23日收盘已经跌至61.7元/股,市值蒸发37%。

  从其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来看,2017-2019年,青云科技持续亏损0.96亿元、1.49亿元、1.91亿元,亏损持续扩大,三年合计亏损4.36亿元。

  不仅是优刻得、青云科技,美股上市的金山云2020年财务表现也不及预期,全年亏损9.6亿元。

  作为国内典型的腰部云厂商,优刻得、青云科技、金山云下滑的财务数据正透露出国内中小云厂商加速失血的局面。

  内忧与外患,构成了当下中小云厂商的重重困境。

  内忧来自于居高不下的成本。

  以青云科技为例,2017至2020年,其历年职工薪酬占总营收比重平均高达50%。这侧面反映了在云计算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凸显,中小厂商为留住高端人才需付出巨大成本。

  此外,高额的研发费用成为巨大的成本。2017至2020年1-6月,青云科技研发费用从3067万增长至3653万,占营收比重从12.82%上升至25.34%。

  优刻得在2020年业绩预告里,同样透露出高成本问题。

  公司为吸引人才、提高薪酬,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导致2020年人力成本和股份支付合计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亿元。

  在产品方面,服务器更新换代以及疫情期间推出免费云产品,均增加了公司成本负担。

  顶着“美股纯云概念第一股”头衔的金山云,更是饱受高昂的固定资产成本困扰。由于拥有大量的云存储设备,2017至2018年,其数据中心以及相应的折旧摊销成本均超过当年营业收入,2019年以来,该部分成本占营收比重亦有60%以上。

  外患来自于巨头的强势竞争。

  在云业务上,阿里和腾讯等巨头都已经下起了重注:

  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一个月后,腾讯亦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其中重点布局云计算。

  中国电信也在今年3月拟登陆科创板的募资公告中提到,以天翼云为主,将投入507亿元。

  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还只是巨头们未来3-5年投入战场的预备资金。对于历年营收不过百亿元的中小厂商来说,它们远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

  国金证券今年发布的一份名为《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竞争进入下半场,行业形势如何演变?》中提到,公有云行业技术壁垒高,需要巨大的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对于阿里等头部企业来说,开放计算能力并不会支出额外成本,规模效应显著。

  这也导致在营收增速上,头部云厂商明显快于腰部及以下云厂商。

  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H1)跟踪报告》显示,头部云厂商的营收增速集中在50%以上,但中小云厂商的营收增速在20%左右。

  以IaaS + PaaS市场为例,前十名云厂商市场总额占比从2019年上半年的89.8%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91.3%,以阿里云为首,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等位列其后,云计算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进一步加强。

  巨头的重重围剿,令中小厂商在成本高企的同时,还在不断被夺取市场。加速失血成了其摆脱不了的宿命。

  巨头加速掠夺云市场

  2010年,随着阿里首席技术官王坚带领阿里云实现技术突破,国内云战争一炮打响。而后,腾讯、百度、360等一众互联网巨头进入,优刻得、青云科技、七牛云等云公司也相继成立。

  云计算领域引来诸多入局者,令市场战况空前。

  从“发家历史”来看,初创型公司的起步十分不易,因为它们自出生之日起,就要与巨头竞争。

  以优刻得为例,在巨头林立的云计算市场,它不得不选择一条“中立”路线:不从事下游客户的业务,不碰客户数据,不与客户的业务发生竞争,由此形成与客户的良性合作。

  但这很快遭到阿里的“效仿”。

  此前阿里云在做云计算全产业链时,会和很多下游客户产生竞争关系,使得许多厂商颇为忌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阿里也开始放弃部分SaaS生意,不抢夺客户市场,以中立的态度与下游客户合作。

  这让阿里云很快在市场上抢到客户。

  与优刻得的“中立”策略相比,青云科技选择的是前瞻性布局,如在2014年大部分云厂商仍在酣战公有云市场,青云科技选择进入私有云;当2018年许多云厂商布局私有云时,青云科技又积极开发混合云产品。

  但阿里和腾讯的步伐很快跟上来了。在不同的云业务上,阿里云、腾讯云近年纷纷发力私有云、混合云市场,推出多样化服务,逐渐削弱了青云科技的先发优势。

  不仅是市场,巨头还在竞争中争夺高级人才。

  过去,阿里云为应对优刻得曾成立“打U办”,对其进行“挖墙脚”,高薪诱惑导致优刻得失去大量人才,2020年季昕华在接受采访表示,“这明显是故意的”。

  季昕华还提到,像BAT这些公司,面对一些创业公司,很明显的打法就是投资拉拢,“如果创业公司不接受投资,BAT的选择就是投资你的对手。”

  挖中小云厂商墙角的同时,巨头还在掀起价格战。

  以2020年双十一为例,腾讯云服务器(类似百度云,数据储存在云端)降价至88元/年;阿里云发起的拼团优惠活动,其价格低至86元/年。

  压力之下,优刻得、金山云不得不推出更低价的优惠活动来吸引客户。双十一期间,两者服务器价格分别达到了60元/年和81元/年。对原本就成本高企的中小厂商而言,这些低价或许对盈利造成了更大的负担。

  除此之外,巨头正通过搭建云生态,进一步挤压其余云厂商的生存空间。

  如腾讯云配合腾讯旗下的文娱、游戏等产业生态,成立云游戏平台,建立小程序云开发;华为公布“黑土地”战略,搭建云业务生态。

  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徐伟对连线Insight表示,“搭建生态迫使其他云厂商做出更加艰难的选择,如果要自立更生很可能会被排除在体系之外,而且很多事情要自己做,包括搭建厂房、跟进研发。”

  换言之,通过建立云生态,巨头进一步集合了流量与品牌优势,相比之下,没有生态的云厂商更像是单兵作战,其面临的市场压力也会更大。

  就连出海竞争这条路,也逐渐被巨头堵住。

  例如,阿里在2020年表示将进一步扩展印尼数据中心,加大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华为则已经在新加坡、泰国等地搭建了本地团队,拓展华为云的应用市场。

  今年4月腾讯云国际资深副总裁杨宝树表示:“今年,我们在全球的云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有很大增长。我无法告诉你具体数字和时间表,照预计,数据中心的数量会增加30-50%。”

  被巨头围剿的困境,正体现在优刻得、青云科技等企业的财务数据上。

  2020年,青云科技营收4.29亿,增速由2019年的33.74%下滑至13.74%,毛利率由12.51%下滑至10.76%。

  在低价策略下,尽管2020年优刻得营收增速再次大增至62.79%,但这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2020年,优刻得净利润巨亏3.56亿元,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未来要怎么活?

  摆在优刻得、青云科技等厂商面前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找寻一条合适的出路。

  探索差异化路线是一个思路。

  今年3月,青云科技创始人黄允松在谈及行业竞争时表达了一个积极的观点:竞争基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三年内青云科技可以实现盈利。

  黄允松的信心来源于来自于其差异化的定位。黄允松表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不同云产品对传统IT的渗透率不足10%,未来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这其中,巨头多选择在公有云市场厮杀,青云科技则主攻私有云市场的一款超融合系统产品,可提供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数据库、容器平台等诸多企业云服务搭建所需要的功能。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19Q4》,该款产品在超融合云产品这一细分赛道的市场份额为3.4%,排名市场第六。

  在这一细分市场上,青云科技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华为、新华三、深信服、联想等硬件厂商,并没有BAT,也没TMD的身影,得以让青云科技避开互联网巨头的直接竞争。

  丰富产品体系、走多元化路线则是另一种思路。

  以优刻得为例,公有云作为云计算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又是优刻得起步的领域,注定其将直面巨头竞争。

  为此,2019年,优刻得给自己定下的基本经营策略之一是开拓业务,拓展多元化产品,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种技术结合,推出综合式产品。

  根据2019年财报,优刻得已经有了80款产品,其产品覆盖的企业用户也已过万。

  2020年,季昕华表示,优刻得正推行一种快捷云主机,主打性价比,通过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性能来切入市场。

  相比于优刻得、青云科技的自我探索,选择依靠互联网巨头也是一种方法。

  以金山云为例,招股书显示,金山集团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53.8%,小米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5.8%,而金山集团和小米董事长均为雷军。从业务上看,金山云对小米的依赖不小,2017-2019年财务数据显示,金山云来自小米的关联收入一直在15%以上。

  在2019年4月的时候,金山云就与小米签订框架协议,由金山云将向小米提供硬件产品,扩大其云产业的收入。

  七牛云则于2017年接受阿里云和云锋基金领投的10亿元人民币,据《财经》杂志报道,融资后阿里巴巴将成为七牛云的前十大股东。

  这也意味着,七牛云将纳入阿里云的生态中,在流量、品牌方面,七牛云也有望获得阿里云的扶持。

  以上几种路线,为中小云厂商在巨头夹击下生存提供了方向,但要真正闯出来并不容易。

  当前的云市场还在开拓早期,厂商在安全性、稳定性上面临诸多技术难题。此前AWS、华为云、阿里云均发生过宕机事件,影响巨大。

  由于宕机事件,客户后台管理登录不上,业务系统受损,最终导致营收受到影响;对于消费者,其储存在云上的数据文件也存在丢失的可能。

  出于技术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目前,多数客户倾向于选择阿里和AWS等大品牌,中小品牌要想建立客户信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目前云市场依然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通信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2019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1334 亿元,截止2020年预计达到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增速超过30%.

  在国金证券分析师罗露看来,云厂商的盈利需要具备长期主义思维:“混合云、多云部署等市场可为国内第二梯队的云计算厂商提供成长空间”。

  在巨头混战的云市场,中小云厂商更需要在长期的市场增量中寻找机会。   文/王古锋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4-11-29 16:49 , Processed in 0.0444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