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转帖] 五年后,滴滴重遇Uber,Uber变成美团,美团抢食滴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5 07: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后,滴滴重遇Uber,Uber变成美团,美团抢食滴滴  文 / 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

  合并Uber中国五年后,6月10日,滴滴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上市招股书,与Uber在美股市场重逢。

  2016年,滴滴与Uber在中国本土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战,战役的结果是滴滴收购Uber中国。

  收购后,滴滴在对外发布的新闻稿里,如此总结:

  “伟大的对手,史诗般的对决。”

  彼时滴滴与快的已经合并,纳入Uber中国后,滴滴在当时成为占据网约车领域全国90%以上市场份额的互联网巨头。

  如今,两位昔日冤家都来到了全球这个更大的市场里,于是有了新的对决。

  滴滴出行的估值据说在700亿—1000亿美元之间。滴滴能否超过Uber?当前930亿美元的市值,成了吃瓜群众关心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从两家公司的财报入手,来品一品财务上的瓜味。

  1

  财务表现

  翻开滴滴首次公开的财报,2020年滴滴全年收入为216亿美元,Uber为111亿美元。看起来Uber只有滴滴的一半。

  但是要注意的是两者在收入的计量方式上是有区别的。滴滴把乘客支付的全部金额算作收入,而Uber只是算了Uber提成的部分,也就是乘客付费减去Uber支付给司机的钱,所以二者缺乏可比性。

  一个更适合比较的指标是总交易额。滴滴叫它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Uber叫它Gross Booking。这个指标可以看出两者的体量。

  得益于中国对抗疫情的成功,滴滴的收入在2020年初下滑之后快速反弹,不到六个月就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而Uber的出行业务,到现在还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不过,它的外卖业务(以Uber Eats为主)却因为疫情有了大幅增长,甚至反超了出行业务,从疫情前占总业务的不到30%到2021年占到总业务的60%之多。

  看完业务体量,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盈利能力如何。

  滴滴在2021年第一季度,终于首次实现了盈利。相比之下,Uber还在持续亏损中。

  但仔细看一下,我们会发现滴滴第一季度的盈利其实来自于一次性出售“橙心优选”业务取得的14亿美元的利润。

  如果只看主营业务,两家都是亏损状态。以2021年第一季度为例,滴滴亏66亿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Uber亏15亿美元。

  实际上,Uber现在还持有滴滴12.8%的股份,也就是五年前出售中国区业务换来的。

  如果滴滴上市成功,这些股份也会随之升值。如果滴滴总体估值可以达到700亿—1000亿美元,那么Uber估计可以确认30亿—60亿美元的收益,足以使下个季度扭亏为盈,甚至2021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也似乎不是梦。

  * 招股书显示,IPO之前,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公司股东软银将退出董事会。

  最后,再来看一看现金流。两家在经营主业上也都还是在烧钱。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9.4亿美元,Uber为负6.1亿美元。

  从体量上来讲,Uber略大于滴滴,但是在主营业务上,两者离盈利都有一定距离。

  2

  市场份额

  讲市场份额,先来看看各自在自家门前的表现如何。

  根据Statista.com的数据,滴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91%,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Uber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只有68%左右,面临着来自强大对手Lyft的竞争压力。

  但是,滴滴目前93%的业务来自中国,而Uber在美国本土的业务只占其全部业务的55%。显然,在国际化上滴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滴滴也在招股书中表示,会将IPO融得资金的30%用于扩张海外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征战多年的Uber,摸索出了一条“撒钱抢占市场份额”“抢不过就卖/买”的路径。2016年,Uber在中国和滴滴打了两年后退出中国市场,把中国业务卖给了滴滴,换取了滴滴的股份。

  2018年,Uber又用类似的手法剥离了俄罗斯和东南亚的业务,同样,换成了对当地胜出的网约车公司的投资。毕竟拼补贴拼到最后两败俱伤,财报不好看,又要和当地监管部门扯皮,不如换成间接投资坐享其成比较好。

  2019年,上了市、融到钱的Uber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买买买。先是花了30亿美元买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前竞争对手、共享出行巨头Careem,又花了3.6亿美元收购了墨西哥网络买菜平台Cornershop。

  滴滴从2018年才走出了海外征途的第一步,收购了巴西的出行公司99 Taxi。目前,滴滴和Uber的直接竞争主要在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地区。

  要在Uber已经打出一定知名度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滴滴可供选择的路径无非就是两条:一是继续撒钱,靠补贴吸引客户;二是通过和当地公司兼并收购来对抗Uber的竞争。无论哪条,都得靠IPO融来的资金支撑。

  在本土市场上,滴滴似乎比Uber做得更好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后起之秀滴滴还需继续努力。

  3

  业务布局

  然而,五年后,两家却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都不再是一家纯粹的打车公司了。

  除了共享出行这一主营业务的高度重合和相互竞争之外,滴滴和Uber向着不同的方向拓展而去。

  滴滴出行越来越像一家囊括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等在内的“大出行公司”,而Uber则日益接近中国人熟悉的“美团”。

  在招股说明书里,滴滴将出行的未来定义为“四个核心战略板块”,其中包括:

  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共享单车、汽车租赁、加油、维修等服务)、电动车(合作开发的电动车、充电站),以及自动驾驶。

  反观Uber,在2021年初卖掉了曾经月烧两千万美元的自动驾驶研发部门ATG,不再自主进行自动驾驶的研发。

  与此同时,其他与出行有关的领域也被Uber逐渐舍弃。

  它卖掉了共享电动单车与滑板车业务JUMP。和前面提到的地区战略类似,经营不善的业务,就卖掉,变成间接投资。

  然后,它开始发力外卖。

  从2020年至今,Uber收购了外卖送餐平台Postmates和酒类外卖平台Drizly。在收购了前面提到的墨西哥网上买菜平台Cornershop之后,Uber也开始将Cornershop的买菜业务带到了美国本土的一些城市。

  在Uber看来,外卖业务可以提高司机的利用率,增加司机对Uber的黏性,和共享出行达到互相促进的协同作用。

  从业务的布局上,滴滴属于在自己的领域一边深耕,一边触角伸到与此相关的其他领域,想方设法要吃下一个出行大生态,而Uber则更像是“精中做细”,一方面把自己不擅长的“外包”出去,另一方面,则专注于增加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即便是做外卖,也是基于这个想法。

  这俩公司的策略谁会更棒,还需市场检验。

  4

  新局面,旧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Uber变得越来越像的美团,早在2017年就在中国本土对滴滴发出了挑战。

  2017年2月14日,美团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

  网传彼时滴滴程维和美团王兴还一起吃饭,面对美团事后送给自己的“情人节礼物”,程维发消息给王兴,后者回复:“试试”。

  就此打开了两家公司在对方领域各自的“试试”。

  2017年,滴滴注册与“滴滴外卖”商标有关的多个品类,2018年3月,“滴滴外卖”App正式上线,几个月内,快速登陆无锡、南京、泰州、成都、郑州等多个城市。同一个月,“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同日拿下杭州运营资质。

  不过两家的“试斗”尚未进入白热化,就因各种原因重新规划了路线。

  2019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滴滴宣布“集体过冬”,非主营业务遭“关停”,其中就包括在国内的滴滴外卖业务;同一年,美团放弃自主经营打车业务,而改成“聚合平台”模式,接入很多的供应商,做回自己“流量平台”的身份,把业务从重变轻。

  但有意思的是,当滴滴来到国际市场,面对日益美团化的Uber,似乎又能嗅到了当年的味道。

  其实在2018年滴滴试图在国内发力外卖时,也有评论指出,这是抄了Uber的作业,看到了出行平台做外卖的发展潜力。

  如果对于几年前美团滴滴之战的结果有些意犹未尽的吃瓜群众,不妨可以从Uber和滴滴那里“再续前缘”,不要忘了,滴滴的招股说明书上,还提到了三大业务,其中就有国际外卖。

  “三大业务”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构成,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4-11-29 10:36 , Processed in 0.0541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