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3|回复: 0

[通信资讯] 国产圆珠笔“笔尖钢”研发成功,制笔大户贝发却“泼冷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5 13: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连日来,“我国成功研发笔尖钢”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笔尖钢”就是生产圆珠笔笔尖的原材料,这种材料的研发技术常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的制笔企业完全依赖进口。前不久,山西钢铁企业太钢集团宣布成功研发出笔尖钢材料,影响了好几代人“中国造不出圆珠笔头”的说法终于被破了,而就在气氛一片欢腾之时,中国最大的制笔企业贝发集团却泼了一盆冷水。
1.jpg
贝发集团当家人邱智铭认为,笔尖钢确实是好东西,但下游企业如果跟不上,上游研发的材料再好,这些金贵的材料也只能会“睡大觉”,根本派不上用场。中国笔业的制造现状究竟如何?费劲研发出来的“笔尖钢”真的有可能派不上用场么?
在中国最大的制笔企业宁波贝发集团的笔头生产车间内,设备在高速运转,经过切割、打磨、钻孔等十几道程序,直径不到3毫米的不锈钢圆珠笔笔头最终诞生。贝发集团测试实验室主任胡省洋拿起一个半成品笔头,反复观察。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经过将近5年的努力,在2015年年底,贝发集团、太钢、中科院沈阳所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终于突破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这种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并且在贝发的实验室测试成功,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材料。胡省洋解释说,决定笔头品质的除了生产设备,最关键的就是材料。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半毫米左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我们要把这个形状切出来,完全依靠机器高速运转,两万到三万转的速度。材料太硬的话,不行,太软,又会变形。你外面看看很简单,里面是有五个‘台阶’,是一道一道冲进去的。”
胡省洋拿起一个笔头走进测试实验室,用显微镜把笔头里面的空间放大200倍后,能够清晰地看到材料的切面和5个近似正方形的出墨口,“它里面的东西清清楚楚,里面基本没有杂质。假如这个有半边是断掉或变形了,那出水就不均匀了,出墨水是通过这五道槽出来的。”
在距离实验室30公里外的宁波和丰创意广场,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正在布置刚刚租下的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组建的专业团队将专注于今后新产品的营销策划。回想过去的种种,邱智铭感慨万千:“以前我们帮世界做ODM贴牌的时候,人家要指定,笔你做,但是笔头要买瑞士的,油墨要买德国的,什么什么要买日本的。十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被人家认定的。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向贝发订笔的时候,说要贝发的A牌。什么叫A牌,就是中国好笔的标准。我引进你,研究你,最后我超越你。”
然而在欣喜之余,多年担任中国制笔协会副理事长的邱智铭也不忘给中国制造再泼一盆冷水。他认为,无论国内国外,中国制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被打上“廉价”“低端”的烙印,材料再好,产品没有市场也是白搭,“太钢一炉可以生产出5000吨甚至一万吨的不锈钢笔的材料,我能生产出来,但市场有那么大不?企业也会算账的吧?”
以笔为例,他给中国制造提个醒,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现在能批量做出中国好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问题是能卖出多少?要抓住消费者隐性的需求,要一切满足消费者的主张。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应放天有同样的感受,“中国制造是个橄榄形状,产品设计很弱,营销能力也很弱,中间很大,有钱就买地,买设备,招工人,头小脚小肚子大,这是很不健康的。要变成哑铃形状,设计研发很厉害,营销品牌很厉害,中间制造扁平化。”
痛定思痛,中国制造2025已经启程,在反思的同时,邱智铭也想代表中国企业,给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代言:呼吁消费者,能不能在中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产品的转型和提升,给好产品多一点的包容,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消费。你何苦要买马桶盖,何苦要去买帕克,何苦要去买LV包包,中国不是有很好的定制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5-1-10 21:40 , Processed in 0.0537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