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5|回复: 0

[转帖] 美团VS阿里 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31 08: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蚂蚁来袭,美团怕吗?

  这是贝壳财经一周前发表的文章,彼时,蚂蚁集团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两地上市,有分析称,蚂蚁集团上市后市值将达2000亿美元,这不仅意味着,美团刚坐上不久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市值公司的位置即将不保,同时也意味着,本地生活的一哥之争已趋于白热化。

  很快,美团给出了回应。

  7月29日,有用户反映美团支付选项没有支付宝,饿了么支付选项也没有微信支付。

  对此,饿了么官方微博称“Excuse Me???”,并展示有微信支付选项的App页面截图。美团CEO王兴则表示:“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贝壳财经记者体验发现,在美团App、大众点评App消费后,支付选项有美团支付、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但并无支付宝选项,部分用户出现支付宝选项。

  而在饿了么App消费后,支付选项有支付宝、花呗、微信支付,但若通过淘宝App入口选择饿了么服务,支付选项只有支付宝,如果通过支付宝App选择饿了么服务,支付选项则只有支付宝和花呗。

  表面来看,美团、饿了么的此番操作是“支付之争”,但实际上只是阿里、美团双方“打持久战”的一个节点。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支付宝宣布将打造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饿了么改版升级、美团金融上线月付、美团买菜拓展至广州等各项操作,双方已在外卖、即时服务、生鲜电商、金融、支付等多领域开启全面之战。

  01

  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双方恩怨由来已久

  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弃用支付宝,据报道,2016年、2018年,就分别有过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点餐曾短暂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情况。

  但实际上,双方最初的交集是合作伙伴。早在2011年,当时美团的B轮5000万美元融资即由阿里领投。

  但随后几年,双方却在业务层面屡屡“碰撞”,2015年6月阿里与蚂蚁集团联合出资成立了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 ——“口碑”,这直接与美团业务产生冲突。

  据媒体报道,当时美团地推人员被爆发起“闪电行动”,要求和美团合作的商户不许继续使用支付宝结算,也不允许商户在门店内摆放支付宝的海报和付款指示牌。至此,美团与阿里已走向“背离”。

  随后的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式合并,且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在2016年1月中旬即向媒体透露称,已完成33亿美元融资,其中,腾讯就出资了近10亿美元。

  这更“恶化”了双方的关系,不久后的2016年1月底,阿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将增加对口碑的资源投入,“退出美团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但直到2018年,阿里才联合蚂蚁集团全资收购饿了么。

  而王兴也公开谈论过与阿里的关系,2017年6月,有媒体问及“与阿里巴巴糟糕的关系,会给美团带来什么影响?”王兴直言,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时至今日,“逃离”阿里的美团已成为一家“腾讯系”公司,截至2019年底,腾讯已成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8%。

  02

  阿里加注本地生活

  一哥之争是一场持久战

  从市值来看,阿里几乎相当于4.5个美团,截至7月30日收盘,阿里市值约为5.25万亿港元,美团市值则约为1.15万亿港元,但即便如此,业界仍认为,美团与阿里之间的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

  现阶段来看也的确如此,随着双方业务布局的完善和扩张,正面竞争的赛道也不断增加,已从最初的本地生活,延伸至外卖、即时配送服务、生鲜电商、酒店旅游、金融等各个领域,且各自都有自身的优势领域。

  在餐饮外卖领域,2018年,阿里联合蚂蚁集团斥资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后,双方便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

  目前,并没有十分权威的官方数据来界定两者的市场份额,根据方正证券研报数据,今年1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高达67.3%,饿了么以及饿了么星选的份额则分别为26.9%及4%,对比来看,美团外卖或许略胜一筹。

  “饿了么和美团的差距趋势越来越大,阿里方面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被动局面。”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认为。

  的确,阿里也正在从其他角度“进攻”美团,今年7月份,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从送外卖到送万物、送服务,饿了么CEO王磊表示,“送万物”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拓展,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外卖到家。除了鲜奶、母婴玩具、美妆、书籍文具、体育装备等零售商品外,美甲、美容、家政、保洁等项目也将实现送服务上门。

  这其实与美团2018年7月上线的美团闪购业务有一定重合,采用快零售的业务模式,为用户搭建一个30分钟到货的生活卖场,该品牌即是整合了除餐饮之外的品类,当时,美团闪购就已覆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品类。

  阿里的“进攻”不止如此,在今年3月10日举行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宣布,将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伴随着新的平台定位,支付宝App也进行改版升级,强化生活服务心智,首页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

  这一战略一度被用来与美团相比较,按照后者的说法,是要打造中国领先的本地服务电商平台,由此来看,双方业务的切入口都包含了本地生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的布局,美团高管在2019Q4的业绩及交流会上回应称,竞争是常态,阿里的入局更证实了我们一开始的任务和愿景——本地服务数字化——是有很大增长潜力的,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大价值的。我们相信中国市场非常大,并且目前还处于产业的初期阶段,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其他玩家加入来加速数字化进程,这将会对所有生态里的玩家有好处,最后反过来对商家和消费者有好处。

  “我们有把握美团点评在这个行业还是最高热度最可靠的平台,长期能在本地生活领域维持头部地位。”美团方面同时表示。

  03

  生鲜电商、酒旅、出行、金融

  战火全面绵延

  不止是本地生活,在生鲜电商、酒旅、出行乃至金融领域,双方的战火早已全面蔓延。

  生鲜电商方面,阿里旗下有盒马鲜生,官网显示,目前门店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

  美团旗下也推出了小象生鲜,为了更轻型运营,美团转变思路,推出美团买菜业务,在社区生鲜电商领域展开较量,日前,美团买菜正式登陆广州。

  酒旅方面,阿里布局了飞猪,而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一季度收入 31亿元,同比下降31.1%,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经营溢利6.8亿元,同比下降57.3%、环比下降70.8%。

  出行方面,美团点评此前收购摩拜单车,阿里重金投资哈啰出行,目前,共享单车市场,滴滴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出行三足鼎立;网约车市场,美团打车与高德打车(阿里旗下)均为聚合模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战场”或许也正在往金融方向蔓延,截至目前,美团旗下已有“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四块牌照,且已向用户提供小额贷款、信用支付等服务。

  今年5月份,美团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正式上线,满18周岁、完成实名认证的美团活跃用户可首页搜索“美团月付”申请开通。开通后,用户在美团系app消费时,可以先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到下个月8号再统一还款,最长免息期38天。

  在当时,这一行动被直指为对标蚂蚁花呗,随后,花呗方面也拓展了新业务,7月30日,花呗对外宣布新产品“花呗月月付”正式上线,将为用户提供分月向商家付款、无任何手续费、少占用花呗额度的新服务。

  蚂蚁集团花呗生态运营部总经理亦醒表示,与花呗分期不同的是,花呗月月付按月付款,不会按订单总额占用花呗额度。“举例来说,用户想要购买一门5000元的教育课程,用月月付分10个月付款的话,只需要当前有500元花呗额度就能完成购买,接下来每个月自动付500元。”

  不过,对比来看,蚂蚁集团在金融方面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根据阿里最新发布的财报,截至今年3月31日止12个月期间,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50%以上。其中,仅理财一项,截至今年3月31日,蚂蚁财富即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4万亿元。

  04

  互联网巨头为什么都要自己做支付?

  回归此次美团与支付宝之争,也是双方在支付领域展开的一场正面交锋。支付市场格局如何?互联网巨头又为什么都要自己做支付?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支付宝市场份额或许更高一些。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0年第1季度》数据,支付宝交易份额为54.97%,腾讯金融则为38.92%,而美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交易份额则并未单独列出,可见占比并不大。

  唐欣认为,美团肯定是有压力的,不过压力可能不是来自饿了么,更多来自淘宝、盒马鲜生。在支付这块,既然美团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相信它做过评估,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团跟阿里系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微信支付已经足够成熟和普及,让美团可以放弃支付宝,此外,美团和支付宝,流量顺序上是上下游关系,也就是说,支付宝方面几乎没法在实质上给予美团什么反击。”唐欣坦言。

  不过,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美团与支付宝之争目前对支付宝的影响并不大,后者在支付方面之所以能获得超50%的市场份额,不止是线下消费场景一端,而且还有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但长期来看,后续各公司都会在自身的场景里做自己的支付品牌,以及支付生态,届时,将有可能冲击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交易规模。

  王蓬博认为,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付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毕竟支付是商业的入口,又是下一个商业营销的起点,只有做支付才能继续深耕用户画像、交叉营销、供应链金融等大数据领域,也才能去做线上贷款、消费金融、小微商贷等金融业务,这也是大公司宁可斥巨资也要争夺支付市场的最大原因。  来源 新京报贝壳财经  记者 潘亦纯 陈维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5-1-14 20:14 , Processed in 0.04287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