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转帖] 小红书道歉背后:网红景点滤镜营销坑了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8 2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旅游景点的“美片”不断涌现,小红书也因“滤镜景点”一事持续发酵被推到了风口浪尖。10月17日,针对有网友吐槽小红书博主发布的“滤镜景点”笔记,观看者实地探访后产生较大落差的话题,小红书通过官方微信号向用户道歉,并反思了对用户决策提供的多元信息不够充分,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表示将尝试推出踩坑榜等产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确实有不少游客前往这些“滤镜景点”后表示与实际不相符。那么这些虚假的镜头到底坑的是谁?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外,业内也应该有相应的措施能够让行业有相应的自律和规定。怎样杜绝这种虚假内容也成为业内所关注的话题。

  改进“避坑”内容

  近日,有网友吐槽小红书博主发布的“滤镜景点”笔记,与实际落差较大的话题一度引起热议。10月17日,针对该话题,小红书在官方微信号“小红书”发表了回应文章。

  据了解,小红书在回应中“向用户真诚道歉”,反思对用户决策提供的多元信息不够充分: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且社区内“避坑”类的笔记展示不足。

  小红书方面还表示,“我们看到的事实:第一,部分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比如最近大家看到的案例,大部分都属于旅拍美图,但由于分享者没有明确标明是摄影作品,被作为旅行指南使用。观看者实地探访后出现较大落差,产生了被欺骗的感受。第二,‘避坑’类笔记,应当通过更好的产品机制充分展示给用户,为大家的决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我们向用户真诚道歉,不管是经历了失望的用户,还是并没有遇到‘照骗’的用户,我们都真诚道歉”。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小红书社区在2021年4月上线了《社区公约》,倡议社区创作者在分享内容时应遵守申明利益相关、抵制炫富、反对伪科学、避免过度修饰等分享原则。

  “杂草丛生”的社区

  近几年因“种草”而走红的小红书,如今也让人不禁要“提高警惕”、保持“警戒”。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有不少网友都被小红书上面的“美片”所骗,纷纷发出小红书上的照片与自己实际去“打卡”时的照片做对比。例如,在小红书上分享的“海南蓝房子”一篇文章中,照片里的风景显得静谧唯美,配文写有“99%海南旅行都不知道的免费打卡地”“电影感剧照海报”“网红小众”等字样,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去该地打卡,而“蓝房子”真实的样子并没有描述中的那么美好。

  曾被小红书中的文章“骗过”的王先生表示:“小红书里面的照片拍得都很好,这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幻想,想象这个景点有多么美,产生一定要去打卡的心理。但是,等到我们实际去的时候,风景并没有帖子上描述的好,周边的环境也一般,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有业者还透露,其实在部分小红书博主一篇篇的文章背后也蕴藏着很大的产业链条。有不少小红书上的博主所使用的产品都是由企业寄送,然后博主再进行试用、发帖,从而起到宣传作用,扩大流量。有民宿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会请经常旅行并且有一定流量的博主来民宿免费体验1-2天,并请他们进行宣传,这样确实会对民宿的流量起到一些锦上添花的作用。

  知名旅游博主、旅行玩家澜女士表示,企业会找一些流量类博主进行宣传,尤其是消费品类的客户,比如美妆个护等。同时,“滤镜景点”这个事情也要客观地来看,固然会有滤镜的成分,但是的确很多时候每个人去旅行的观察角度不一样,所遇到的天气也有所不同;再有就是,小红书偏人像类的会比较多,可能就会忽略到真实的旅游场景,而且旅行中更多还需要游客自己去亲身体验才有发言权,如果单单靠图片,其实也会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而现在资深的旅行者都会看很多的图集攻略,然后对目的地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而不是单纯看了一个图片就出发了。”澜女士还谈道。

  旅行的意义

  对于这些“虚假的镜头”,究竟有没有办法杜绝呢?面对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修图后的“不真实”照片,到底应该怎样去避免上当呢?

  小红书方面表示,内部多个部门已经启动一系列运营活动,鼓励小红书发布者做有用而非失真的分享;在搜索某个关键词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做更多展示;同时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竭尽所能帮助大家在小红书App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分析指出,照片和实际之间有距离,并不是现在的一个新现象,传统的广告包括影视作品并不是完完全全真实的,但是,在宣传上有相关法律对其所宣传内容的真实性进行约束。而对于现在的自媒体时代,这类问题并不好监管,不真实的这种“P图”现象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平台不进行监管,图片失真现象就会变得很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越来越多地需要某些真实的场景,所以可能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来对“失真”的事物进行约束。同时,艺术照和宣传的事物之间的距离该如何把握,也需要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平台上呈现的内容能够更多地挖掘某些景点的文化内涵,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与其说是防止受骗,不如去提高自己对于旅游更深度的了解,从而让自己的旅游从浅层的‘网红打卡’,变为拥有真正意义的旅游。”谷慧敏还谈道。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吴其芸  图片来源:小红书、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5-1-23 05:57 , Processed in 0.0480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