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MAO宽带宝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转帖] 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8 2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文/裴培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美股的财报季刚刚开始。按照惯例,财务业绩比较好的公司会率先发布财报。因此,已经有四家举足轻重的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奈飞、苹果、特斯拉,发布了上个季度(各家的财年时间不同,不一定都叫第四季度)的财报。对于特斯拉,我基本不懂,就不献丑了;对于另外三家公司,我还是多少懂一点的。

  总体看来,这三家科技巨头的业绩都非常好,都汇报了两位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其中,增长势头最好的是微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但是业绩超预期幅度最大的是苹果,尤其是净利润,超过一致预期大约十个百分点;新款iPhone在大中华区的强劲销售,是超预期的重要来源。

  微软的净利润率一如既往地高,接近40%,这是由软件公司的业务属性决定的。苹果的净利润率大幅扩张,已经接近30%,这主要是服务收入(云服务、应用商店等)比例上升导致的。事实上,在智能手机行业,苹果一家的净利润比所有安卓手机厂商加起来还要高。

  相比之下,奈飞的净利润率似乎比较寒碜,但主要是因为季节性因素——第四季度是奈飞成本摊销比较多的季节,在其他季度,它的净利润率一般都能超过20%。这充分说明,视频平台不是一门坏生意,只是中国的爱奇艺、B站没有经营好这门生意。

  受到欧美经济复苏、产品周期和技术进步等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美国科技巨头的业绩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华尔街分析师对谷歌和Meta (Facebook)的财报预期非常乐观;对亚马逊的预期不太乐观,但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我个人对美国互联网行业不太熟悉,研究得远远没有对中国互联网行业那么深;但是我个人认为,苹果、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市场统治地位是可以持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上升周期尚未结束。我对Meta和奈飞没那么乐观,但它们仍然是很好的公司。

  对比一下互联网中概股的财报,我们就会发现: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无论在市值层面、营收层面还是利润层面。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收入增长已经大幅放缓,净利润则已经进入下降轨道。由于中概股普遍尚未披露四季报,我们暂且以2021年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为基准:

  腾讯、阿里、美团、百度、京东的扣非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美团还“转盈为亏”了。

  这些公司纷纷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以利润为核心。京东宣称要“减持微利经营”,美团宣称要“对新兴业务持续投入”,腾讯、阿里、百度均宣称要在不赚钱的硬科技领域加大投资。

  它们的营业收入增速也普遍放缓。唯一的例外是阿里,那是因为它收购并表了大润发;排除这个因素,阿里的收入增速也放缓了。

  它们的外延扩张(包括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腾讯近期抛售部分战略投资对象就是一个象征。其他巨头即便不抛售,大概也不会扩大投资规模。

  当然,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声称,互联网行业还有一个“仍在逆势高速增长”的独苗,那就是字节跳动。很可惜,字节跳动尚未上市(短期内也不太可能上市),我们无法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字节跳动官方也从未声称自己“仍在逆势高速增长”,它显然并不赞成部分投资人的脑补。

  对比美国和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财报,我们会发现如下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实:

  苹果或微软的净利润,可能超过了整个互联网中概股板块之和。2021年4季度苹果的净利润为346.3亿美元,微软为187.65亿美元。我估计,腾讯、阿里的净利润之和撑死了也就是100亿美元,再加上百度、京东、网易,中概股“盈利五巨头”的总利润不会超过130亿美元。美团、拼多多、快手都是亏损的。因此,苹果或微软当中任何一家的净利润,将超过海外上市的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之和。

  微软的季度净利润可能超过阿里的年度净利润,而苹果的季度净利润可能超过腾讯和阿里的年度净利润之和。在此我们采取比较宽松的条件:微软和苹果的净利润不按扣非计算(口径较窄),腾讯和阿里的净利润按扣非计算(口径较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微软上个季度的净利润,可能也会超过阿里同期净利润的4倍;苹果上个季度的净利润,则可能超过腾讯和阿里同期净利润之和的4倍。

  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将远超中国同行。利润自不必说,因为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主动表示“不追求利润”了;在收入方面,美国互联网巨头普遍能维持10-20%乃至更高的同比增速,而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做不到了(仅有美团、拼多多等比较新兴的公司除外)。

  美国互联网巨头将有充分空间进行跨行业的并购扩张。最近发生的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就是一个证明。有人感叹,本来腾讯是可以竞购一下动视暴雪的——其实,稍有常识的人就会明白,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中国互联网巨头可能将退出对绝大多数优质海外资产的竞购。与此同时,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美国巨头的现金普遍非常充裕,有充分空间收购这些优质资产。

  2020年底,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当中,有五家是美国互联网巨头(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两家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当时,腾讯的市值已经非常接近Facebook,与苹果和微软的差距也只有两到三倍;阿里的市值也超过了谷歌的一半、亚马逊的三分之一。彼时彼刻,全世界的投资者都会认为,腾讯、阿里以及尚未上市的字节跳动,是与美国互联网巨头一个重量级、可以相提并论的公司。而且,由于这些中国巨头的增速更快、效率更高、扩张方向更多,如果它们在一段时间内超越自己的美国同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仅仅十三个月过去之后,上述场景已经恍若隔世。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股价普遍创下了新高(亚马逊除外),它们的中国同行则往往出现了大幅下跌。此时此刻,腾讯的市值仅相当于苹果的22%、微软的25%、Meta的68%;阿里的市值仅相当于亚马逊的21%、谷歌的18%。大中华区市值最大的公司变成了台积电,它的市值相当于腾讯的1.1倍、阿里的近2倍。

  过去多年,海外投资者经常使用一个复合词: Chinternet, 也就是"China + Internet"。2021年,这个词汇显然过时了。海外投资者还曾经认为,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互联网行业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那就是美国和中国;也只有这两个国家诞生了足以让全世界震惊的互联网巨头。现在看来,应该改一个说法——美国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巨头远远凌驾于其他所有国家之上,而且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我们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术题:假设未来三年内,美国互联网巨头均能维持20%左右的净利润增速,而中国互联网巨头只能维持10%以内的净利润增速;这样,到了2025年,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利润差距,会在现有基础之上再拉大0.3倍。由于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利润增速更高,所以它们会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市值差距,会再扩大0.5倍乃至1倍。届时,我们就可以认为,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公司,甚至不是一种生物了。

  这种事情会发生吗?希望不会。但是,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投资者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此时此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分配资金的长期投资者,最理性的选择似乎是进一步高配美国科技股、低配中概股,直到某种结构性的反转信号到来——问题在于,谁知道它何时到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jujumao

GMT+8, 2025-1-25 09:08 , Processed in 0.04602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